联系我们

电话:022-27830790

手机:15822952422

邮箱:skyxinli@vip.163.com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吴家窑1号路2号

症状心理

礼物隐藏的心理意义

发布于:2017-06-08 12:38:33 点击:2699次

三月八日妇女节到了,广大的女性朋友开始期待着另一半的“表示”,年轻的女性虽然不想承认“妇女”的身份,却也煞费苦心的过起了“女人节”、三月七号“女生节”。女性们煞费苦心的过节是为什么呢?毫无疑问,礼物是其原因之一。

礼物的魅力是很少有人能抵挡的,为什么呢?法国心理分析家萨缪埃尔-勒帕斯杰(Samuel Lepastier)认为,礼物是爱的见证和表达,是精神食量,我们可以从母亲哺育自己孩子这一点上找到原型。所以同样,恰当的礼物就是一份能够使接收人内心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礼物。圣诞、新年等重大节日送礼的特殊性,就在于送礼是在祈福家庭和睦这样一种特定环境下进行的。有时候,一个群体聚在一起会导致某种紧张气氛加重。这样,礼物就变成一种无可比拟的语言,让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冰释前嫌。在送出礼物的那一刻,我们感觉自己是宽容大度的,证明自己是充满活力和爱心的。而在妇女节这样的某一部分人专属的节日里礼物更是一种表达关心和爱慕的方式。

    但在现实中,礼物从来都不是免费的馈赠,当我们送礼是为了得到他人的感谢、欣赏、尊重和祝贺时,我们其实是在期待索取别人的观点和想法。那么,送礼是为了取悦别人还是满足自己的需求呢?上个世纪初,法国人类学家马赫塞·莫斯(Marcel Mauss)专程前往新西兰的毛利部落和加拿大的印第安人部落,进行关于古式社会馈赠的研究。在莫斯笔下的夸富宴(potlatch)的制度下,接收者有要回馈的义务,所以馈赠礼物者期待有所回报。这样看来,送礼最多的往往是费力不讨好,决不招人喜欢的。以慷慨的名义,我们的礼物终究是出自对别人情感上的呼唤。

  时至今日这位人类学家的理论仍具现实意义,我们的送礼也受三个因素的约束:给予、接受(我们不能对重要人物的礼物说不)和回报(有来无往我们的关系就势必要破裂)。花钱是种最简洁的取悦方式。请人吃饭,他会开心;请人看电影,他也会高兴;送人礼物,他会感激。其实有时候,这只是一种给自己提供安全感的方式,想要知道,自己是被重视的。

  礼物有很多但关键是送给谁,以什么方式送出。是送到就行,还是得有品位,或是送得让众人皆知,

小时候,有些礼物我们特别想要,可却没有得到,比如一辆自行车,一列电动火车,一个洋娃娃,这些东西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成年以后,我们送出的礼物有时候总会有着小时候没收到的礼物的影子,送这类礼物的人馈赠的实际上是一种曾经渴望但却没有得到的爱。这样的礼物可能会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但是却极大程度上满足了送礼的自己。

  有些人送礼无比慷慨,一掷千金。送礼时的挥霍暗藏一种不由自主统治别人的方式,因为那些分量过重的礼物隐含着需要对方回报和尽义务的成分。他们对我们的挥霍可能是阴险的,也可能是自愿的收买。这其实是一个挺伤人的问题:他是站在什么位置呢?

台洗碗机,一台吸尘器,一把钻……这些实用的礼物往往是最令人失望的了。到不仅仅因为它们太土气,不够诗情画意,主要是因为它们容易引起接收人的误解。比如送给妻子一份减肥计划,给儿媳妇一本菜谱,说是对她们有所帮助,但好像是在揭人家短,表达的是自己的不满意。

有些礼物决不会体现自身的价值,让人难释重负。这些礼物让我们背上责任的重担,却没的选择。比如家长没跟孩子商量就送来的小提琴和钢琴课。还有送给泡茶的老人家的咖啡机。随着礼物而来的是责任和负担,即使礼物本身的价值再高都让人厌烦。

  很少送礼物的人表面上看很吝啬,其实往往背后隐藏着很脆弱的自恋情结。他们好像没有被灌输过馈赠他们可以取悦别人的观念,而是认为慷慨馈赠时就是将自我价值完全呈现在他人面前。与其冒让别人失望的风险,还不如少送或不送。虽说都不会跟自己的钱包有仇,可他隐藏的是怎样的脆弱呢?

  把代金券或一些钱当礼物送非常便捷且安全不知道送什么,可以拿钱随便买一些什么。这种无形的馈赠里包含了些含蓄的意味:是不打算让收礼的人猜透自己喜好和想像力,同时也有尊重的成分在里面,是对不熟悉人的尊重可用钱作为礼物(过年的红包不算),收礼的人是什么心情?

  除了礼物本身,还要注意一下外观。自行设计包装或礼物,会让接收者尊重你的创造力和你为此花费的时间,感觉被关注。但无论哪种方式,馈赠者都是在拿自己的个性下注。礼物的原创性代表了他的独特性和被认可的需求。事实上,在馈赠的习俗中,有三个主角:送礼的,收礼的,以及看客——也就是虚拟的第三方。有的时候,送礼这一行为的主角往往是这个“第三者”。特别是要给女朋友送礼的男性朋友们,你能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