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22-27830790

手机:15822952422

邮箱:skyxinli@vip.163.com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吴家窑1号路2号

子女教育

母亲的眼睛,对孩子“说”着什么?

发布于:2017-06-08 12:38:33 点击:2398次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伴随着一声哭喊,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了人间。初生的婴儿在妈妈的怀中静静地躺着,享受着甘甜的乳汁和温馨的呵护。研究表明:婴儿出生后5个小时便可以辨认出母亲,与母亲的交流经历将伴随其一生。孩子就像摄像机一样能将妈妈的喜、怒、哀、乐摄到自己的记忆中去。

  0~1岁是婴儿成长变化最快的阶段,也是与母亲共生的阶段(即你在我中)。婴儿与母亲交流接触是通过婴儿观察事物、学习经验和体验情感来实现的。母亲的接纳、拥抱、身体的抚慰和精神交流,有利于孩子与母亲形成信任安全的温暖关系,这样的依恋关系会使孩子变得健康、活泼开朗、自信和自尊。如果这时母亲的性格强硬、动作粗糙、情绪不好,忽视孩子的感受,比如对孩子的饥饿、干渴、受凉、潮湿等需要经常不能满足,或者不愿意带孩子等,那么孩子就很难形成良好的依恋,易造成安全感缺失。在以后的成长中会慢慢出现边缘型人格障碍或自恋型人格障碍。

  那么,婴儿在与母亲面面相对的互动中,能从母亲的眼中看到什么呢?

  看到自己

  ——母亲和孩子的眼睛互为镜子

     婴儿无论是吃奶还是玩耍,常常和母亲面对面,从母亲的微笑中,婴儿可以看到自己是可爱的、令人喜欢的;而母亲的厌恶、惊恐、愤怒等情绪会带给婴儿“你好我不好”的幻想,不久也会出现相同的情绪。

     例如:一个8个月大的婴儿在小床里玩玩具,不小心头撞到栏杆上来“咚”的一声响。婴儿抬头看了看周围,若无其事地接着玩。母亲这时心痛地大喊一声“啊”。婴儿回头看见母亲惊恐的表情,脸渐渐地也变得恐惧,以至于要哭,不知不觉中,母亲的情绪牵动着孩子,很快婴儿也会出现与母亲相同的情感。这时,母亲应该镇定下来,平静地注视着婴儿,婴儿则也会慢慢地恢复若无其事,开始寻找新的玩具。

看到他人

    ——母亲的眼睛是婴儿心灵的内窥镜

     不少妈妈为了让婴儿尽早地认识自己,常常把孩子带到镜子面前,会不经意地说道:“你的眼睛像爸爸,你的脸像奶奶……”有时妈妈还会经常说:“爸爸很懒,不爱干活……”妈妈边说边把这个人的态度挂在脸上,时间长了,婴儿就会觉得:眼睛和我一样的那个人是个讨厌的家伙。若妈妈长时间对爸爸怀有批评、指责、暴躁等态度,则婴儿会处在“他不好我也不好”的感觉中,会莫名其妙地出现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会使婴儿有时认为自己生来就有不被喜欢的品质,在母亲指责或否定父亲时他也会为自己的存在而担心。但如果母亲展现的是对父亲的亲密、喜欢、赞赏和期望,婴儿则会对这个像他的人充满敬佩与满足,也会感到自己的存在与价值。

看到世界

    ——母亲的眼睛是婴儿心灵的多棱镜

    世界是什么?在0~1岁婴儿的心理世界中仅是一张白纸而已,是妈妈把他带到了这个世界,也是妈妈的眼睛让他看到了这个世界。“人是善良的”、“人是恶毒的”、“环境是干净的”、“火是烫手的”、“狗是会咬人的”……大千世界可圈点的东西非常多,而母亲对世界的圈点,则是婴儿认识世界的开始。

试想一个母亲带着婴儿来到公园,指着 遍地的鲜花高兴的说:“公园多美丽呀!”转而面对花丛中的宠物粪便气愤地说:“太脏了。”这时,婴儿的眼睛并不能跟上母亲的视线,就会觉得不知所措,可能会产生混乱。

     建议母亲将自己的视线转移得稍慢一点,耐心地把目标指给孩子,带孩子把目光聚焦在母亲所指的地方时,再说出心中要表达的内容。清晰准确的描述客观事物,是孩子在未来进行人际交往的良好基础。

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在与0~1岁的小宝宝互动时,所用的大多是非语言交流,或用简单的语言交流。这时,妈妈应注意给婴儿一个安全的基地,对孩子的关注更加投入,微笑更加真诚,语言更加亲切,同时要给婴儿适度的挫折经验,即对婴儿的有些要求延迟满足,给予婴儿探索世界和挖掘自己能力的空间,让宝宝在安全依恋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作者:天津天空心理咨询专家 王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