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22-27830790

手机:15822952422

邮箱:skyxinli@vip.163.com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吴家窑1号路2号

症状心理

强迫性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发布于:2017-06-08 12:38:33 点击:2828次
[人格障碍]C类 强迫性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吴某、男、28岁、在机关工作。他常会想泡在盆里的衣服是现在洗还是过一会洗,出门前总要检查电源开关,出了门就要反复看是否上好了锁。做事常顾此失彼,经常凌晨还在瞎忙活。一旦单位有紧急事情要处理,有时下了班,或者夜间有突发情况,他会心绪躁动,十分焦虑,甚至怨怼不已,甚至说不干这行了。因为这些,他很少体验过轻松的快乐。
(二)、案例分析
    吴某的症状属于强迫型人格障碍。这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此类患者人格异常,常表现为:苛求完美。要求严格、过分追求完美、精确,常有不完美感,会纠缠细节,吹毛求疵,往往需要很早对所有活动作出计划并不厌其烦,但即使这样仍然常有不完善感,成天沉浸在细节琐事中,小心翼翼,唯恐不够完美,凡是需要反复核对,因而显得拘谨,刻板,缺乏满足的内心体验,并时常处于内疚、自责和悔恨中,从而容易产生焦虑状态,甚至诱发轻度抑郁症;因循守旧。在行为上要求按部就班,过分循规蹈矩,拘泥于形式、章程和次序,对一些生活细节也程序化、公式化,不仅要求自己这样做,也要求别人这样做,一旦有人改变而干扰了其生活规律,就会怨气而生,焦虑不安。因看问题的方法一成不变,会不具随机应变的能力,无法适应新的情况;过分疑虑。他们常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比如,有的老担心自己的生活或者某些设想而无端发生意外和变故,因而疑虑重重且难以摆脱。也难以对不段出现的新情况作出决断,或借故拖延,或问个没完,惟恐决断不当而错误,即使决断了,也老是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他们害怕批评、出错。在情绪上会表现得犹豫不决,过分自我克制,过分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止是否恰当,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因此表现得特别死板,缺乏灵活性。责任感特别强,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成规,在处事方面过于谨小慎微,常由于过分认真而重视小节,忽视全局。因惧怕犯错误,遇事往往优柔寡断,难以下定决心,于是情感上总处于焦虑、紧张、悔恨中,很难有轻松愉快满意的片刻。这类人往往办事效率很低。
    人格的形成包括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一方面与遗传因素有关,一方面与后天的培养有关。(1)其中,遗传因素是性格的自然前提,在此基础上,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有资料提示:强迫症患者的父母在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度方面明显低于正常,这与强迫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相一致。(2(有研究提示,新教倡导伦理,情绪限制,是强迫人格的温床[。(3)中国文化与强迫人格的关系尚未见报道。许多心理学认为,从出生到5、6岁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阶段。这个阶段的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从教育的顺序上来看,也是首先是家庭,然后才是学校教育。(4)如果这个阶段的家庭中充斥着不健康的气氛,那么这种气氛可能会伴随患者终生。
    据我了解,吴某的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有着撇不开的关系。从幼年起,一直到吴某参军、工作、恋爱无不受父母管束。父母对他的要求极其严格,必须遵守规范,决不准自行其是。吴某从小就生怕做错事而遭父母惩罚,从而做任何事都思虑过多,优柔寡断,过分拘谨,小心翼翼,在人生成长之旅逐步形成经常性焦虑的情绪反应。
    吴某所受父母的教育不仅是简单行为的反应,究其深层原因,应与父母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特征有分不开的渊源。吴某的母亲,40年代生,从小崇尚儒家思想,长时间的生活和家长制的风范必然对吴某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据我所知,强迫性人格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与儒家思想特征某些方面是一致的。
   (1)、过度强调血缘亲情和礼仪尊卑。 孔子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慈子孝”。这样的伦理观本来是对上级和下级,长辈和晚辈都有约束力的,他也说过“事父母几谏”这样的话,但是最终并没有说清楚如果父母当得不好子女该怎么办。到了宋朝,出现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这样的更加偏激的说法。强迫人格患者的父母往往也是有若干人格问题的,子女往往感受到了父母病态人格对自己的伤害,但是如果家庭里提倡宋朝儒家的家庭伦理,子女将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最终可以发展为强迫症。笔者遇见过一些强迫症患者认为父母对自己很好,自己也是很有孝道的,对父母绝对没有任何怨恨情绪,现在的问题是自己总是担心自己会杀死父母。仔细询问病史可以发现家庭内部人际关系有很大的问题。 3,“推己及人”的伦理核心。
    孔子说做人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儒家伦理“仁”的核心。现代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应该有良好的共情能力,能够意识到别人的好恶同自己的好恶是不同的,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尊重他人的好恶。“推己及人”的中国父母很缺乏共情能力,用自己的好恶来设计子女的生活,给子女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包办婚姻”就是典型事例,连鲁迅这样的文豪都不能避免被伤害。笔者在做家庭心理治疗的时候常常听到患者说:“我的父母按照他们的方式来设计我的生活,这样就毁了我,还说是为我好!”。而患者的父母流着眼泪说:“我们把我们的一切都给了他了,可是得到的除了埋怨还是埋怨!”听到这里,笔者的眼圈也湿润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文化圈子里,都面临着相似的人生困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Jaspers说过:“暴君统治下的民众往往比暴君更为残暴”,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患者往往会认同这种做法。强迫性人格障碍患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权力欲,控制欲,常常把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4)高成就动机,圣人崇拜。 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内圣外王”,从反对贵族制度,提倡平等的角度来看是有合理性的。这种观念导致了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只要考试成绩好就能当官,就有出息,否则即使家财万贯也没有多少社会地位。当官,有成就,受人崇拜的愿望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成就看得无比重要,对于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娱乐,交际,感情看得无所谓甚至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就是一种“神经症风格”了 [7]。强迫人格患者往往有过度献身学习工作的倾向,在没有出现明显症状以前往往是学习尖子,这容易造成精神紧张,甚至诱发心身疾病和神经症。
    总之,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某些内容与强迫性人格障碍有着内在的联系,有这类思想的父母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把这类思想传给子女而提高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发病率。
(三)、治疗方法
    对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采用自我心理疗法。
   (1)听其自然法。这是森田疗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比如担心门没关好,就让它不关门;桌上东西担心没收拾干净,就干脆让它不干净一次等。由于患者的强迫行为还远没有达到强迫症无法自控的程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己意志的努力,症状会逐渐消除。
   (2)当头棒喝法。当自己处于一种呆板的教条的程式化的行为或思维模式时,自己心中突然大声喝“停!”或叫“不!”,往往可以打断当时的思维或行为习惯,从而唤醒自我意识,调整自己的心身状态。如果自己心中叫“停”或“不”的力量不够时,可请亲友帮助执行。
   (3)自我放松。因为强迫型人格往往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常常觉得做得不够好,所以往往反复的重复某项工作,以达到自己的要求。所以这需要依靠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学会顺其自然,不要对做过的事评价,要学会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减少不确定的感觉。
   (4)严重者可双重“减压”,双管齐下。其一,在医生指导下药物减压,其二,行为减压,自己或者旁人引导改变生活方式,扩大交往,增加爱好,让日常生活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